返回主站|會員中心|保存桌面|手機瀏覽
普通會員

沭陽縣水景園藝場

花葉蘆竹,金邊麥冬,香蒲,荷花,美人蕉,鳶尾

新聞分類
  • 暫無分類
站內(nèi)搜索
 
聯(lián)系方式
  • 聯(lián)系人:張孝軍
  • 電話:13326131166
  • 郵件:1486592290@qq.com
  • 手機:13326131166
  • 傳真:0527-83383188
友情鏈接
  • 暫無鏈接
首頁 > 水景資訊 > 蘆薈根腐病的防治技術(shù)
水景資訊
蘆薈根腐病的防治技術(shù)
發(fā)布時間:2015-05-13        瀏覽次數(shù):460        返回列表
癥狀
      蘆薈根腐病發(fā)生時,幼苗、成株的根部初現(xiàn)水漬狀病變,后呈褐色腐爛。病情擴展迅速并可延及莖部,致植株萎蔫、失綠乃至死亡。
 
    病原
      稱終極腐霉,屬卵菌。在cma上菌落無特殊形狀,在pca上呈放射狀,主菌絲寬6.2μm,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間生,個別頂生,大小19~24μm;藏卵器球形,光滑,多頂生個別間生,大小20~23μm;雄器1~3個,多為1個,呈囊狀彎曲,典型同絲生,無柄緊靠藏卵器,少數(shù)異絲生具柄,大小9.2~12.3×5.5~7.7;卵孢子球形、大小16~19μm,內(nèi)含貯物球、折光體各1個。菌絲生長適溫32℃,最高36~40℃,最低4℃。
 
     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以菌絲體和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產(chǎn)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發(fā)病后病菌主要通過病健株的接觸和菌絲攀緣擴大為害。病菌在病部不斷產(chǎn)生孢子囊或游動孢子,借雨水和灌溉水傳播,使病害不斷擴大,最后又在病部形成卵孢子越冬。該病在溫暖多濕的年份和季節(jié)易發(fā)病。
 
      防治技術(shù)
      提倡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避免肥料帶菌傳播病害。
高壟栽培,適時適量澆水,澆水時間安排在上午進行,嚴防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以降低土壤和株間濕度。
       及時發(fā)現(xiàn)并拔除病株,集中田外深埋或燒毀,病穴應(yīng)馬上撒些生石灰滅菌。
發(fā)病初期用20%二氯異氰脲酸鈉可溶性粉劑300~400倍液或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立枯凈可濕性粉劑900倍液灌根,每株灌對好的藥液200ml。
管理入口| 返回頂部 ©2024 沭陽縣水景園藝場 版權(quán)所有   技術(shù)支持:南北花木網(wǎng)   訪問量:47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