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您講解玫瑰切花如何保鮮之前,先向你簡單介紹一下什么是“切花”, 切花是指被人們剪下來的花材,可做多種用途。世界五大切花分別為:月季、康乃馨、菊花、唐菖蒲以及玫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切花日益受到人們的歡迎。但玫瑰切花容易腐敗變質(zhì),觀賞壽命很短。因此,正確掌握玫瑰切花的保鮮技術(shù),對延長切花的保存時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xiàn)將影響玫瑰切花保鮮的因素及對應(yīng)的保鮮辦法介紹如下:
1、 水分對切花的影響
研究表明,玫瑰切花在瓶插過程中,吸水總量與瓶插壽命沒有相關(guān)性,其壽命的長短只取決于吸水與失水之間的平衡關(guān)系。當玫瑰切花吸水量大于失水量時,其鮮度增加,花色鮮艷,莖桿挺拔,代謝正常;而當吸水量小于失水量時,則不能保持切花品質(zhì)。因此,在其貯運過程中,通常需要90%~95%的相對濕度來確保其鮮度。
2、 呼吸作用對切花的影響
呼吸作用是衡量切花壽命長短的良好指標,高呼吸速率的切花壽命較短。對玫瑰切花的呼吸速率的研究表明,呼吸速率隨花的生長發(fā)育過程逐漸升高,當達到呼吸高峰后玫瑰花開始萎蔫時,呼吸速率降低。采收后噴灑6-芐基嘌呤能降低切花的呼吸速率,延遲呼吸高峰的出現(xiàn),進而延長切花壽命。
3、 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物質(zhì)的代謝對切花的影響
玫瑰切花花瓣中的淀粉在采后一兩天內(nèi)迅速分解,之后維持較穩(wěn)定的水平。可溶性糖含量于采后逐漸降低,還原糖在瓶插前期稍有增加,以后會下降。研究表明,月季采收時花瓣中的淀粉含量越高,其后在瓶插的花冠中的糖分就越高,瓶插壽命就越長。除了糖類的降解,切花體內(nèi)還伴隨著可溶性蛋白質(zhì)的降解。在可溶性蛋白質(zhì)中,有相當部分是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的酶類,如切花采后蛋白質(zhì)酶、核酸酶和過氧化物酶等活性的提高,往往導致切花品質(zhì)的降低。玫瑰切花采后蛋白質(zhì)的變化動態(tài)和切花采收時的發(fā)育程度有關(guān),若采收的切花完全開放,則瓶插時主要發(fā)生蛋白質(zhì)的分解作用。若在蕾期或初開期采收,花朵尚未發(fā)育成熟,采后初期隨著發(fā)育程度的加深,蛋白質(zhì)合成作用是主要的,在以后的衰老過程中蛋白質(zhì)才開始大量分解,含量下降。
4、 膜變化對切花的影響
研究表明,玫瑰花瓣衰老過程中,固醇與磷脂的比率增加,導致膜的流動性降低,從而使與膜結(jié)合的酶活性減弱,細胞吸收溶質(zhì)的能力減弱,加之膜透性的增加,最終導致細胞死亡,花瓣凋萎。
5、采集時間對切花的影響
切花應(yīng)在適宜的時期進行采收,采收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切花的觀賞壽命。在能保證開花的前提下,應(yīng)盡早采收。玫瑰切花期剪取的時間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剪取的花朵最好含苞待放,摘除盛開的花朵,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采收后的花應(yīng)盡快放入盛清水的桶中以防花萎蔫,使用的水最好含殺菌劑,水的ph值最好為 3.5~4.0。收獲后的切花因其質(zhì)量參差不齊,必須按一定的標準分級。
6、玫瑰切花預處理與包裝
在室溫條件下,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左右的蔗糖處理玫瑰切花4h,可以延長花期,使蕾期采收的花枝正常開放,并保證運輸或貯藏后切花的開放品質(zhì)。為了防止切口感染,玫瑰切花剪取后,將花枝切口用蠟燭火焰火炙片刻,以消滅切口上的細菌。為了在運輸或貯藏前快速去除田間熱,預冷對于易腐爛的切花來說是非常必要的。預冷后用于銷售的切花應(yīng)進行包裝。包裝的目的是為了盡量減少玫瑰切花在運輸時的機械損傷或水分損失,保持切花最佳的新鮮狀態(tài)。包裝材料多以柔質(zhì)塑料為宜,主要有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薄膜、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薄膜和聚丙烯塑料薄膜等
7、玫瑰切花貯藏與保鮮
玫瑰切花適宜的貯藏溫度為1℃~2℃,最好是將玫瑰插入水中進行濕貯。濕貯的水質(zhì)很重要,較低的ph值和沒有多元酚的水對玫瑰切花有利。濕貯時間不可過長,以免縮短瓶插壽命。通常在20℃的溫度條件下干藏切花,每1h失重10%,若失重15%~20%,就會嚴重影響瓶插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