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藺也叫馬蓮、馬蘭花,屬鳶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光,也能耐陰。根系發(fā)達,入土深度可達1 m以上,須根呈傘狀分布,具有極強的抗逆性和適應(yīng)性。馬藺分布于干旱及半干旱荒山及戈壁灘上,全國各地都有生長。
容器育苗技術(shù)
容器育苗技術(shù)
1育苗地選擇
育苗地設(shè)在平羅縣治沙林場毛烏素沙漠中的塑料薄膜溫棚內(nèi),當?shù)啬杲邓?90 mm,極其干旱,年蒸發(fā)量2 250 mm,全年日照時數(shù)3 075 h,年均氣溫8.1 ℃。溫棚旁有機井1座,可滿足灌溉用水。
2采種、催芽
①采種。8月末至9月中旬種子成熟,選擇生長健壯的母株,用剪刀將果穗剪下,晾干后輕輕敲打使果皮與種子分離,簸凈雜質(zhì)后置于室內(nèi)低溫干燥處收藏。采種時間不能過晚,否則種皮開裂,種子彈出,散落地面難以收集
②催芽。翌年3月進行種子處理,將開水倒入盛有馬藺種子的容器中,并快速攪動使之受熱均勻,浸泡1晝夜后撈出晾曬,隨后與沙子按照1∶3的比例進行沙藏處理,沙藏處理的地方應(yīng)向陽、通風、透氣,并覆膜保溫,每日上、下午各攪拌1次,使受熱均勻,種沙含水量適時加水。約10 d后待種子有30%露白時,即可進行點播。種子處理過程中開水一定要燒開,開水量和浸泡時間要充足。
3容器選擇
選用一次性無底塑料蜂窩狀容器,厚度0.05 mm,外切直徑8 cm,高15 cm,側(cè)面用水溶性膠粘劑粘合而成,可折疊,用時展開成蜂窩狀,無底。在育苗過程中,容器間膠粘劑遇水溶解,可使之分開。
4營養(yǎng)土配制
將黃土、沙子、雞糞按6∶3∶1的比例混合均勻,并拌入占總量1%的過磷酸鈣,在土中噴灑0.5%高錳酸鉀溶液。
5育苗
①苗床設(shè)置。將折疊狀塑料薄膜容器依次展開后,將混合好的營養(yǎng)土用細篩將容器全部篩滿,然后噴水澆透。
②播種。3月15日左右在整好的苗床上,用竹片播入營養(yǎng)土約2 cm,然后將處理好的種子點播在縫隙之中,每個容器內(nèi)點播3~5粒種子,點播后用手指復(fù)位鎮(zhèn)壓[3].點播后每隔1 d噴水1次,并注意保暖和遮蔭措施。
6苗期管理
①定期澆水。馬藺極其耐旱,幼苗出齊后,應(yīng)逐漸減少噴水次數(shù),防止爛根并抑制雜草生長。晚秋土壤封凍前灌封凍水2次,翌春澆萌芽水1次。
②及時除草。生長季中耕除草2~3次,然后及時灑水,使松動的土壤緊實。
③適時煉苗。進入5月以后,當?shù)赝硭谝堰^,幼苗基本出齊,可去掉苗床上的麥草等遮蔭物,同時去掉溫棚上的塑料薄膜,進行干旱條件下的煉苗,并減少噴水次數(shù)和噴水量,讓幼苗開始逐步適應(yīng)周圍環(huán)境。
④適時追肥。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后,應(yīng)適當進行葉面噴灑追肥,追肥一般在苗木出齊后15~30 d進行,可靈活選擇噴灑肥料。
⑤病蟲害防治。主要病蟲害有大地老虎、小地老虎、銹病等。栽植密度大的地塊及多風雨天氣有利于銹病的發(fā)生,可在馬藺發(fā)芽前噴3-5%石硫合劑鏟除病源;發(fā)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燒毀或深埋;發(fā)病前14 d及時噴灑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間隔7 d噴1次,連噴3次。
⑥越冬。秋季10月過后,待葉片枯黃發(fā)蔫后,將幼苗用鐮刀全部平茬割掉,茬高1~2 cm,不要傷及根部即可,平茬后灌足冬水,進行露地越冬。翌年春節(jié)過后,將溫棚覆膜進行增溫保護,促其提前萌動發(fā)芽,提高生長量,便于在春季造林季節(jié)到來時提供合格苗木
⑦起苗。起苗前進行澆水,起苗時用手輕輕將薄膜容器依次分離,將合格苗木排列擠緊至運輸器具內(nèi),不合格苗木單獨重新歸圃排列并繼續(xù)進行培育。